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通过参加“九三学社江苏省第二期中青年骨干培训班”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方面,有了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尤为突出的是,工业革命开展以来形成的只顾眼前、局部利益和追求,而不顾长远、整体发展的观念,已造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极为不协调和严重失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贫富差距悬殊;区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民族、宗教和领土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存在;人们由于不科学的生产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已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的观点。十七大报告中,由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创导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观,它的提出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它的提出和实践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可以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正式部署了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全党面对经济快速增长,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冷静下来,系统总结对科学发展的探索,不是否定,而是重新学习,重新用科学发展的标准检查工作,查找问题,推进工作,最终促进科学发展再上一个新水平。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具体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认识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表明我党将继续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表明我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体概括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是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表明我党抓住了主要矛盾,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保障人权的具体实践。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矛盾是事物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分析和研究问题。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就需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目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处理好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贫困者群体与富裕者群体、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城镇与农村的关系;处理好节能减排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鼓励和发展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大众的节约意识,又要加快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可为有可不为。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资源状况、地理环境、文化风俗等的不同,就要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既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时制宜,利用当地当时的优势,大胆创新。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克服忽视协调、平衡、持续和科学的工作观念和方式,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待、分析和研究问题。
    (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实践
    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就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重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重视城乡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调整城乡收入差距、城市贫富差距和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等,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就要看清和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可持续发展观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的发展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为此,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的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李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