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推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探索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创新生态系统,更好地培育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对于苏州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乃至推动江苏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依靠创新驱动。2015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2015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整合创新资源和人力资本、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实现各领域的有机集合,共同打造创业创新的全新生态。可以说,一个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一套国际接轨、开放合作、配套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此,对苏州推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科学理念
一是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充分认识和掌握创新生态内涵、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全面、系统、科学的创新观,实现从被动创新主动创新单一创新大众创新线性创新适应性创新的转变,探索具有苏州鲜明特征的创新生态建设路径。
二是要树立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增强创新生态系统的国际化建设,大力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拓展与先进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创新合作,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培育若干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二、优化政策制度
一是实现制度、政策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围绕创新主体的需求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生态系统,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公共服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和营商环境。
二是促进社会力量发挥作用。通过引进领军企业、天使投资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多种社会组织,为创新主体提供丰富多样的外部资源和条件,加强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对接,促使创新过程的有效进行。
三是实现政府与社会机构的协同合作。加强政产学研资介合作,构建覆盖完整创新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跨地域产业创新联盟,形成创新的吸附效应、聚合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积极开展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共建研究院、实验室,增强创新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协同度,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完善支撑体系
一是继续加强包括孵化机构、创业平台以及人才基地等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投资、孵化、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多样性的科技服务支撑。
二是继续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大对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的支持力度,为创新项目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投资,拓宽创新主体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活动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投资创新项目的风险,从而加大对创新的金融支持服务力度。
三是继续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和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专利布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国际创新竞争实力。同时,加快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创新驱动评价体系,为产、学、研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高端服务。
四是继续完善优秀人才集聚机制。积极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创新、鼓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制度环境。建立以市场、知识、业绩、素质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完善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使创新人才更多地分享成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