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加强我市医养结合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截至2015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5.7万,占总人口的24.8%,我市已经提前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状态。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合理配置有限医养资源,努力补齐补全医疗服务体系中慢病康复、长期护理的短板,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已经成为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重大课题。
我市作为全国“医养结合”十个试点城市之一,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已有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不同层度的结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面临着不少薄弱环节。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养结合资源匮乏。主要是队伍力量不足、素质整体不高、队伍不稳定,难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保健、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数量及质量受限。主要是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拓展有限,现有服务项目及内容单一,日间照料中心也无能力承接有个性化需求的老年人。
三是护理费用超出一般家庭的承受范围。如我市某公办护理院其收费标准为1580//人,护工护理费用也分ABCD四个等级另行收取,按照其失能程度其护理费用每天10—55/天,一对一的护理费用为120/天。而老年人多为低收入人群,高昂的护理费用增加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四是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卫生的社区医疗卫生、民政的居家养老服务、残联的社区康复、人社的养老保障等资源均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也没有实现部门共享,造成各部门重复调查,且各方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使得医养结合工作推行缓慢。
为合理配置有限医养资源,实现医养公平,让老年人享受更多便捷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建议:
1.加大对医养结合的财政投入,整合区域内医养结合资源。一是要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积极整合社区养老卫生资源,夯实基层公共服务。二是鼓励社区养老与医疗服务机构近距离规划,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要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原来“坐诊等上门”的服务方式,主动走进老年人家庭。三是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全科团队组建和家庭医生服务,积极发展循环养老志愿服务,将社区内社区医生、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康复指导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资源链接起来。
2.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一是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家庭医生制度内容和工作流程,以满足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二是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强化家庭病床、家庭医生资质认定,提高家庭医生业务水平和能力。三是积极培训与培养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鼓励二级医院以上医生和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多点执业,开展医疗服务。
3.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是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挥医保基金效益,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逐步形成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合力,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二是建立科学的筹资模式,合理分配政府补贴、保险缴费和使用者负担的比例,以减轻老年人的日常护理费用负担。
4.加快出台医养融合政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一是制定推进医养融合的政策,明确政府部门职责。二是结合社区规划布局,合理分布社区养老及医疗卫生资源。三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鼓励现有医疗机构进驻社区及老年人家庭开展医养融合服务。四是加大社会力量投入社区医养融合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展各类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智慧养老”服务,完善监管及质量评估制度,规范医养融合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