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陈林森:创新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核心

发布时间:2019-07-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他发明的“定向光变色膜”防伪技术应用于第二代身份证,被称为“第二代身份证之父”;他研制的“大幅面微纳图形直写装备”和“110��双屏电容触控智能终端”,一秒钟可写入5000帧高清图形,填补了大幅面微纳图形制造技术的空白;他领衔的苏大维格2012年成功在创业板上市,苏大维格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以纳米技术为主的上市公司。

    他,就是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州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苏州市委主委——陈林森。最近,他获得了首届“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在微纳领域,陈林森正在开启一个学者型企业家的时代。

    从二代身份证防伪到车牌智能签注

    1986年,陈林森在苏大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几年内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全息母版制作技术、整套真彩色模压全息制版技术及高质生产系统,推出我国第一张动态合成模压全息图。30岁出头,陈林森就已硕果累累,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奖项。之后,在数码激光图像光刻系统上,陈林森创造性地提出了“干涉型光学头”的概念,使系统的光学图像分辨率、系统的运行速度均十倍于国外同类系统设备,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1998年,陈林森成功地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激光图像和激光防伪行业,包括含碘盐包装袋上的激光防伪等一系列制品中。

    2004年,成立仅两年多的苏大维格,以其自主研发的“定向光变色膜”原版制造技术,一举拿下了第二代身份证的第一道防伪技术——视读防伪。为了达到要求,陈林森带领团队用了两年时间对方案进行了上千次修改。十多年过去了,这一防伪技术至今仍在使用。

    2008年,苏大维格的防伪技术再次取得突破,陈林森发明的“双通道光变色膜及其纳米压印技术”应用在新版驾驶证、行驶证上。

    尽管成就卓著,但是喜欢钻研的陈林森并没有停止科研的步伐。他带领团队基于3D光场打印技术,开发了应用于汽车号牌的智能签注系统,可在车牌上签注出个性化的动态二维码,以达到防止套牌、实现车牌防伪的效果。这套系统去年已在全国上线运行。同时,陈林森还将3D光场打印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号牌整体防伪解决方案,使用二维码、防伪底纹暗记、激光图案等防伪技术,提高防伪性能。

    “我们的工作就是在100纳米至100微米量级的世界里,与光、电打交道,通过在材料表面生成不同的微纳结构,达到传统方式不能获得的优异功能。”陈林森说。在科研创新之路上,他一直在奔跑。

    大尺寸高性能触控屏做到“国内唯一”

    “微纳技术是一种共性技术,可以运用在无数领域。”陈林森表示,2010年起,苏大维格开始深耕透明导电膜制造这一细分领域。当时,国内多数企业看好手机、平板等移动“小端”,陈林森却“剑走偏锋”,看中了交互式“大端”的市场前景,决定研发“中大尺寸高性能电容触控屏”。花了近6年时间,投资上亿元,这一项目终于在2015年开花结果,这也使得苏大维格成为国内目前唯一能够生产大尺寸交互式电容触控屏产品的企业。

    在陈林森进入这一领域之前,市面上的电容触摸屏普遍采用ITO(氧化铟锡)导电材料,阻值较高,只能造到平板电脑那么大,再大就难以保证灵敏度。而32�技耙陨系拇蟪叽绱タ仄猎蚧�本采用红外技术解决方案,难以达到电容屏的标准和特性,也容易受到干扰。陈林森研制的“中大尺寸高性能电容触控屏”没有考虑ITO(氧化铟锡),而是采用微纳结构做成导电材料,最大可以做到双屏110�肌4蟪叽绲缛荽タ仄敛捎昧俗灾餮蟹⒌哪擅籽褂〖际酰�具有纯平、抗干扰、多点手势触控、良好的触控体验效果、材料环保安全等优势,在稳定性、流畅度、灵敏度以及与AndroidWindows系统的兼容性等方面均达到市场领先水平。

    苏大维格的55大屏上网冲浪,能随意点击、滑动,屏幕随之迅速切换、缩放,十分流畅。据介绍,这一创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高端商务等领域。

    增强现实技术将突破60度视场角

    增强现实(A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军事、医疗、建筑、教育、工程、影视、娱乐等领域。但AR系统的重大瓶颈之一是视场角无法突破60度。2010年步入这一领域的陈林森,决心向它发起冲击。

    在他的带领下,苏大维格目前已掌握“头戴式三维显示光场镜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自主研发了“纳米波导光场镜片”的高效纳米制备设备,并针对波导光场镜片的特点,建立了“纳米波导光场镜片”设计加工能力,有效扩大了AR 视场角。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陈林森团队的设计方案,“纳米波导光场镜片”的视场角未来将突破60度这一限制。

    “没有原始创新,就不可能在行业中有非常好的竞争力,也不可能产生巨无霸式的、有国际影响的技术和产品。而重视知识产权,就是抓住了创新的‘牛鼻子’。”陈林森说,苏州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城市,专利必须有从数量向质量大幅提升的一个过程,这是必由之路。

    目前,苏大维格重点攻克了重大微纳装备关键技术,开展“大幅面微纳制造装备与仪器”“微纳界面工程与器件”“柔性微纳压印”“功能光电材料与器件”研发与应用;组建了“模块化、知识密集、可升级和快速配置”微纳柔性制造的创新平台,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可与发达国家技术布局与基础同步的专业技术平台。

苏大维格在多个方向上持续推进产业链合作创新,形成了具有重大行业影响的应用。纳米光学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交叉,已经或将形成一系列重大的目标产品。在陈林森牵头下,公司围绕柔性光电子各主要细分领域,建成了一个“新型技术+资本+需求”的研发工程化、面向市场的成果快速工业化的创新机构。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

作为苏州市九三学社主委、市政协委员,陈林森在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省政协联组讨论会、市政协等多次会议上发言,建议推进“民营官助”新型科研机构建设,为“创新”提供一个整体化的体系。

    “从我个人理解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陈林森表示,目前在创新方面,特别是研究机构这个创新载体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市不少科研机构鲜有原创性成果的产业化,对我市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不够。”

    在陈林森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机制是关键,“人才和机制则是创新的两个基本要素,但是显然目前创新的机制还需要改善。”他认为,目前技术研究机构依然以国资为主,受制于体制机制和国资管理的制约,国有载体的组织模式、利益驱动机制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追求短平快的目标,导致评价体系碎片化,“打个比方,比如现在要做一个杯子,在目前的机制下,每个研究人员只做杯子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做得很好,但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杯子,无法与产业很好地对接进行转化,也很难支撑苏州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陈林森表示,当前需要打造创新驱动的新商业模式,从而推进原创性成果产业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推进“民营官助”新型创新机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和商业模式,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具体来看,陈林森认为,首先可以在若干领域设立“民营官助”的非营利创新机构,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投资,研究机构中投入是非营利性的,以形成知识产权和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研究机构再以知识产权和成果入股,设立新企业,引进新投资,推进成果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该类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是具有社会性的,可以涉及公共需求,可以直接对接国家需求,因此,需要政府财政资金予以一定比例的启动建设经费补贴,并纳入常规资助对象管理。”陈林森表示,在德国和美国都有这种机制的创新机构。“创新不是一个科学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陈林森表示,如果能建立一个长期的机制保障,苏大维格有人力,也有条件,愿意“身先士卒”,为“创新驱动”添砖加瓦。

文章整理自苏州日报和陈林森个人访谈